close

 

1507100367-76236769.jpg

  這是一個關於男同志而且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故事,他寫出了在那個時代下這個主角巴比發現自己的性向後,受到了家裡疏離,還有隨時都感覺到的不安全感。

 

  裡面有幾個段落是我特別印象深刻的,第一段是當瑪莉發現巴比自殺了,她本來想要衝出去和自己的丈夫相擁而泣,但門怎麼樣都打不開,那就像是那些她無法走出的僵固守舊的思想,可是那個門其實很容易就可以打開,就如同這些思想,雖然是一扇堅固的門,但只要念頭一轉,就很容易走出來。

cover600.jpg

   第二段是當瑪莉和牧師的對話,牧師一直用瑪莉話中同樣的邏輯來回應她,很從容又理性。瑪莉告訴神父不應該違反聖經所寫的教導青少年同志是可以被允許的,但神父認為聖經也是由一個凡人寫的,而它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文化和生活型態,但社會一直在變化,因此,我們可以不同的方式去詮釋它。瑪莉回應她認為不該質疑聖經的內容,但神父認為上帝並不會介意我們質疑,因為盲目的信仰比沒有信仰還危險,而質疑幫我們找到更深刻的信仰,神父認為:上帝會愛人們的本性,我覺得這段對話中這是最重要的一句話。

 

  巴比會自殺的原因在於他的母親對他的疏離,她說:我沒有一個同性戀的兒子,而在母親的教育下,他認為自己不能被上帝所愛,巴比失去了信仰的依託,失去了母親的親情,最後他也被新男友背叛,當他認為被全世界拋棄後,巴比覺得好像應證了一開始在他腦裡說的那句話:我好怕我會落得孓然一身,所以他從天橋上一縱而下。巴比把鑰匙放在桌上的那一刻,代表他即將離開人世,代表他即將離開他的家庭,即將離開這個故事。

 

這也跟父母帶給小孩的壓力有關,我曾在網路上看到這麼一句話:我明白了,原來我們在乎的是孩子的成功,但孩子在乎的是父母的肯定。

movie-prayers-for-bobby-by-russell-mulcahy-s2-mask9.jpg

  第三段是瑪莉終於發現了自己的無知害死了她親生的兒子,所以她發瘋似的把所有她之前貼在兒子的房間跟聖經有關的便利貼全部撕掉,她向神父哭訴著說:我終於知道上帝為什麼沒有治癒巴比,因為他根本沒有病。之後她站在台上,身淚俱下的拿著麥克風控訴著以前無知的自己:


「Before you echo Amen in your home and place of worship. Think.
 Think and remember. A child is listening.」
(當你在家或是你所敬拜的地方回答阿門的時候,
 先想一想,並且記住,有個孩子正在聆聽。)

maxresdefault.jpg

 瑪莉在她的餘生都致力於為同志爭取人權,像是在彌補那個她失去的孩子。

 

 宗教本來可以是人們的依託,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越來越多打著宗教之名的商人用信仰來斂財,所以這讓我們開始反思:或許我們可能需要精神信仰,但不仰賴宗教。

 

演員/演技:★★★★★

發人省思:★★★★☆

劇情安排:★★★★☆

推薦程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活 看完了 電影
    全站熱搜

    微微一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